实时动态
2014年,不同类型的医联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相继建立并运行。目前,北京的医联体制度正在解决着许多患有小病、常见病、慢性病的老人就医难问题。同时,实行区域合作医疗联盟机制,让患者看病不必专程去大医院诊治,如果有需要,在社区医院也能预约到三甲号源或享受到专家服务。尤其是有的人在大医院做了手术,能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度过康复期,大大缩短了病人家属来回跑大医院照顾的时间,让家门口就医更方便。
新中国周年目标
“大手牵小手”2016全覆盖
近年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的门急诊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3年全市诊疗人次更是突破两亿,达2.19亿人次。越来越庞大的数字也让一些问题更加凸显:大医院依旧人满为患,小医院还是门可罗雀,百姓看病还是一个字——难。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通过建设“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医联体,是在辖区内,根据医疗机构分布情况和患者的就医需求,建立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实现首诊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目标。通俗点说,这种医联体的形式,让医院之间“大手牵小手”,医疗联盟一旦形成,内部转诊、约号、出院康复将更便利。
2013年年底,北京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医联体工作目标,提出在2014年6月底前,每个区县至少有一家医联体签约并运行,2016年争取达到居民全覆盖。
举措
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出诊
大医院的专家在社区出诊,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这已经不是医改设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逯勇照例来到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从去年11月起,他和朝阳医院其他6位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在社区医院又多了一个新头衔——责任主任:“不仅有每周半天的查房带教和半天门诊,还会参与一定的管理,带动社区医院的发展”。
把周边的医疗资源联合起来,为他们提供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的技术支持、专业培训,或把大医院的专家派下去,目的就是尽快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小病、慢病就让老百姓在社区解决。
逯勇告诉记者,把技术留在基层,让患者在社区做简单的检查和问诊,疑难检查再到大医院,检查结束后患者把结果带到社区找专家就诊,这种形式患者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大医院做手术转到社区康复
基层的患者可以转诊到大医院做手术,等病情稳定后,再转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大医院也由此能腾出床位和时间,这也是医联体要承担的使命。
朱先生一周前因右臂摔伤,在北京朝阳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目前病情稳定,但还需要到社区做进一步的功能康复训练。为此,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大夫专程来到朝阳医院接送朱先生,双方医务人员经过认真的病情交待后,朱先生被120急救车转到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种“下转”让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也让患者得到方便和实惠。
朱先生转到社区后,与朝阳医院并没有“脱钩”。专家还是会定期到社区出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在社区不仅能享受到专家的待遇,还在治疗上节省了花费。
据了解,目前,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总床位数约3100张,他们统筹协调体系内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从而缓解大医院床位紧张、急需住院的患者住不进来的问题。
跨省医联体尝试京冀医保互通
今年5月,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正式签约合作共建。河北燕达医院成为了北京朝阳医院首家异地医疗联盟医院,来自朝阳医院10余个科室的专家定期到燕达医院出诊及指导医疗等工作。随着协议内容逐步落地,现在生活在燕郊地区的近60万百姓,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医疗提速先行的最为直接的受益者,他们正在家门口享受着北京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燕达医院也有望成为首个与北京医保互通的异地医院,京冀之间医保异地实时结算试点年内有望实现。
记者了解到,通过这种合作,燕达医院今年7月挂号人次比6月份增长1322人,增长率17%;7月挂号人次与去年同期对比增长5617人,增长率148%。门诊量在增长,不仅意味着家门口看病的便利,同时也分流了一部分朝阳医院在燕郊地区的接诊压力。
病例
郊区医联体缓解京郊就医难
家住平谷区马坊镇74岁的何大爷因长期咳嗽憋气,在平谷区医院住院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平谷区医院请北京朝阳医院的呼吸科专家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这种形式,使患者享受到了三甲医院专家的技术水平,也方便了患者往来于郊区和市区的奔波之苦。“现在这样方便多了,要上市区会诊,路途也远,连坐车带排队就更不好瞧了。”何大爷说,在村里像他这样的老病号并不在少数,以前每次进城看病,至少都要两个子女陪同,现在这样也解决了家属的困难,病人足不出户就和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进行面对面沟通,提出想法和看法,专家给出治疗方案予以治疗。
以大医院为龙头,将地域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医院组合起来,让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区县基层医疗机构,从而提升医疗效果。这种合作模式也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让基层医院的医生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受益匪浅。
据了解,目前,平谷区医院医联体,以平谷区医院作为医联体核心医院,合作单位有协和医院、友谊医院等三级医院,解决了本区远郊居民进市区看三甲医院难的问题。
数字
医联体后年达50家
日前,记者从市医管局获悉,目前全市已在朝阳、友谊、世纪坛三家医院开展“区域医疗服务联合体”试点基础上,按照市卫计委总体部署,在市属综合医院推广。而今年上半年,已有朝阳、友谊、世纪坛、安贞、积水潭、首儿所、宣武和小汤山医院成立了医联体。8个医联体中有5个医联体是以三级综合医院为核心医院,联合区域内不同医疗服务机构形成的“区域大医疗”模式;另外3个为积水潭骨科医联体、首儿所(朝阳区儿童)医联体和小汤山医联体,是以专科为特色的“大专科”模式。
以朝阳医院为龙头的朝阳医疗联盟整合了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床位数约3100张。友谊医疗集团包括1家康复医院、5家二级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世纪坛医联体纳入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贞医院医联体共涵盖北京市东北区域18家医疗机构,其中吸纳了服务高端的和睦家等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 9月末,由北医三院牵头,包括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海淀区中东部医联体正式启动运行。从涵盖机构数量上看,该医联体是目前本市最大的医疗联盟,核心医院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另有23家成员医院,既有三甲医院,又有二级和专科医院,还有北大和清华的校医院,以及社会福利院与民营医院。
医联体今年的爆炸式增长,已经开始让市民就医受益,而这一受益进程还将提速。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市医联体总数将达到50个左右,那时,大医院就医环境将得到改善,社区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市民享受健康服务会更加方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永安里东里甲3号通用国际中心 1号楼a座1201室
扫描二维码
关注阳光万康
获取最新动态